
他们风雨兼程筑牢上海“安全网”
该区域包含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台风未行,他们先行;台风移动,他们闻“风”而动。昨天,受台风“竹节草”影响,上海出现了大风暴雨天气,给城市运行带来严峻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台风,上海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积极配合联动,提早部署防御,一线职工坚守岗位,全力保障城市有序运行。
【现场直击】
凌晨3点 争分夺秒与风雨赛跑
每一次台风来袭,都是对申城应急保障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的奔“沪”之路亦是如此。对于奉发集团所属的上海弘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应急抢险队伍而言,一场保障道路安全通行的战斗,早在30日凌晨3点就已打响。
“昨夜今晨,公司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凌晨3点多,奉贤区拉响暴雨、雷电黄色预警后,我们的应急抢险队伍全面出动,对责任区域内的养护路段开展地毯式巡查。”上海弘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彬介绍,“目标很明确,在早高峰来临前,必须及时发现并处置道路积水、树木和道路设施倒伏等险情,最大限度保障市民早高峰的出行安全。”
上午9点不到,金港道班班长秦加强刚处置结束一处突发情况,还未来得及休息,新的指令已至:奉贤大学城附近的海思路靠近南海路西侧,有近30米的路段出现积水,且已经淹没了一根车道,急需处置。
秦加强带领班组火速赶往海思路积水点。抵达现场勘探后发现,积水的来源有些棘手。“问题根源在于道路旁边的林带积水,溢流到了旁边的绿化带。而绿化带的排水能力也已饱和,导致水持续不断地漫灌到主干道上。” 秦加强告诉记者。
面对复杂的积水成因,抢险队员们迅速制定了应急处置方案。一组工人立即行动,将携带的便携式抽水泵抬进绿化带积水区域,奋力抽水,同时,另一组工人在路边凿开了几个口子,尽量减轻林带、绿化带的水压、减少溢流。“再送一台抽水泵到海思路!”看到积水消退的速度不如预期,加上暴雨一阵阵来袭,秦加强给值守人员打去了电话。
经过近2个小时的紧张处置,覆盖了近30米长车道的积水明显消退。“等到台风过后,需要多部门商议一个解决方案,目前的处置方案只是暂时的。”秦加强说。
处置完海思路的积水,秦加强和工友们又马不停蹄地继续执行巡查任务。迎战台风“竹节草”,他们争分夺秒与风雨赛跑。
■ 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全天候行动】
各行业职工 闻“风”而动 向险而行
在这场与风雨的较量中,各条战线的工作者闻“风”而动、向险而行。公交、地铁、铁路、快递、建筑、海事行业等职工用坚守与担当构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持续接力上演一幕幕动人故事。
7月29日下午
筑牢工地安全防线
风雨欲来,中建二局华东公司浦东医院临港院区项目部临时召开紧急部署会,对项目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再次排查和整治,现场塔吊、施工升降机、临时用房、围墙围挡等均进行了防风加固,还对现场材料进行了固定。面对降雨可能带来的积水隐患,项目部在提前检查施工现场排水系统的过程中,直接清理杂物和淤泥,确保排水畅通,并配备好大功率水泵、排水管道以备不时之需。
项目防台防汛应急队伍提前储备了保障物资,打造网格化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做好随时响应准备工作;结合往年工作经验,与属地对接,提前准备了一处由厂区改造的公寓式场所,作为安置点,据介绍,该场所最多可容纳600人,且每个房间都配备独立卫浴、空调等设施。截至发稿前,项目部已完成全部工人转移工作,并配备热食和面包矿泉水等必备物资。
7月29日夜
守护高铁线路平安
7月29日23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工务段盛泽高铁线桥车间的12名职工顶风冒雨按分工对沪苏湖高铁线路、桥梁及附属设备进行巡查与养护工作。
铁路职工使用0级轨道检查仪对线路状态进行检查。■ 摄影 李昶
现场,副工长焦润强和同事们身着亮绿色的雨衣,手持检查锤和铁锹,借着手电筒发出的光亮,对线路旁的水沟排水情况和防抛网、声风屏障状态进行仔细检查。“这边有点堵啊,我下去通一下。”焦润强发现一处排水沟堵塞后,赶忙跳入水沟,徒手清理出树枝、碎石等堵塞物后,又用铁锹挖出淤泥。此时,原本已经到他小腿位置的积水开始慢慢退去,没一会儿便恢复通畅。
时间来到7月30日凌晨1时30分,此时骤雨初歇。焦润强和同事王涛推着0级轨道检查仪对线路状态进行检查。这台黄色“小车”能够测量线路高低、轨向、轨距、水平等多种轨道几何状态参数,每推行125毫米就会采集一个数据点。经过数小时的紧张巡查,焦润强和同事们完成了当晚的全面“体检”任务,没有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风雨依旧,“白天也睡不踏实,随时待命出巡。”焦润强坚定地表示,这几天,属于他和同事们的风雨之战还在继续。
据悉,上海工务段已启动24小时防汛值班,全员待命,加密巡检巡查频次。同时利用视频盯控、高铁防灾系统、大桥健康监测系统等技防设施加强重点设备的实时盯控,全方位守护铁路安全。
7月30日凌晨
严守首班车关口
7月30日凌晨,天色微亮,南汇公交分公司与车间管理人员已按照车辆首班车发车时间提前到岗。他们第一时间对接线路调度员与线长,细致询问首班车发车状况及运营班次是否正常;同时紧盯驾驶员出车前的例保工作,对车辆雨刮器、灯光、轮胎、制动等关键部件逐项检查,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安全的细节。“首班车路况最复杂,必须把风险挡在发车前,让乘客坐得踏实。”一位管理人员的话语里,藏着沉甸甸的责任。
据记者了解,受台风影响,南汇公交公司已有25条线路调整运营计划。工作人员密切留意天气变化,待风雨稍缓,便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恢复线路正常运营,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场站里,金高公交提前安排专人对防汛物资进行仔细的清点和准备,确保在暴雨天气下能够迅速响应,确保场站安全。杨高公交各站点管理人员在站台铺设防滑垫,并设置警示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同时叮嘱驾驶员减速慢行,谨慎通过积水区域,遇有乘客上下车时,耐心等待并提醒注意脚下湿滑。
上南公交则聚焦易积水路段,组建由安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组成的专项排查组,对871路隧桥、82路张杨路下立交、闵行20路莲花路下立交等多处低洼地带开展“地毯式”检查。通过分析排水系统负荷、地势高差等数据,建立风险台账并制定应急预案。
与此同时,为保障首班车准点发车,上海地铁11号线乘务组提前30分钟派出巡道车,完成露天区段安全确认。司机采用监控系统与人工瞭望相结合的方式,对地面及高架区段瞭望监护。记者了解到,全线网21条线路所有列车按时上线运营。各车站职工全员到岗,做好各项防汛防台工作:在出入口、站厅站台、换乘通道等区域铺设防滑毯、阻水带,设置温馨提示牌,持续加强广播引导旅客有序乘降,防止滑倒摔伤。各车站也加密了站台巡视频次,密切监控实时雨情,及时使用除水板对积水区域进行除水作业。
7月30日中午
架起水上生命之桥
7月30日11时30分许,崇明海事局指挥中心接区总值班室紧急转警,横沙岛上一名内出血病人需出岛就医,情况十分紧急。接报后,崇明海事局立即启动“三预一快”应急响应机制,横沙海巡执法大队集结精锐力量全力投入救助。 横沙海巡执法大队科学评估气象海况情况和救助需求,现场指挥果断制定救援方案,“我们精准研判航道状况,协调辖区内一艘抗风等级高、运行平稳的‘宝海交测6’轮作为应急转运轮艇赶赴现场。”横沙海巡执法大队表示,海事执法人员与码头方做好沟通,选择最有利于伤员安全登离轮的泊位,同时登上应急船舶全程指挥,转运时,执法人员用身体为伤员挡住风雨。
40分钟后,克服狂风暴雨、浪涛汹涌,“宝海交测6”轮成功靠妥长横对江渡长兴码头,将病人转运至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闻警而动,向险而行,崇明海事局横沙海巡执法大队以“险情就是命令”的警觉构筑起防台减灾的铜墙铁壁。
7月30日下午
全力保障快件安全
沪上快递企业有序应对。记者从三大快递公司了解到,针对此次台风,顺丰上海区从收件、中转、派件各环节进行风险排查前置预防应对,全面保障人员安全、快件安全、交通安全、场地安全及用电安全。顺丰上海区全面部署,着重强调人员安全第一,宣导员工上下班遵守交通规则,并对车辆安全进行检查,提醒员工外出时远离室外广告牌、工棚、施工场地等可能有坠物、触电、积水风险的区域。 所有网点完成风险梳理,针对地势低洼的网点,已全部发放沙袋、防水包材、雨布等相关防台防汛物资,确保按需投入使用。网点所有快件均要求存放于高处,收取的快件全面做好防水包装,预防快件湿损的风险,同时,晚间快件发运后,要求所有网点切断电源,保证运营安全。
中通快递上海管理中心提前进入防御状态,成立应急保障队伍,24小时现场值班,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并加大对重要场地及设备的巡查、维护力度;提前储备应急仓库、砂石、水电物资,全力保障快件安全。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妥善安排好各项服务工作,尽快将快件送达客户的手中。
■ 劳动报记者 庄从周 李成溪 张锐杰 梁嘉蕾 李佳敏 王海雯
【运行保障】
城市运转有序背后的坚守与担当
在迎战台风“竹节草”期间,上海城市运转有序、交通出行未受明显影响,市民餐桌供应充沛。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一群默默奉献的一线职工,相关部门提早准备,从容应对。
● 城市出行:由于“竹节草”逼近时段覆盖早高峰,上班族的出行和台风暴雨天叠加,交通出行压力增加。为确保台风影响期间道路交通安全运行,7月30日早高峰全市公安交管部门累计出动勤务力量3100余人,全面加强路面巡逻管控。自上午7时轮渡停航后,在复兴路隧道、大连路隧道、银都路隧道、长江路隧道4处越江隧道,公安交管部门将采取警车带道方式护送非机动车分批次过江。
● 水务防汛:据城投水务集团调度中心主任戴勇华介绍,自7月28日起,城投水务集团已进入全面备战状态,179座防汛泵站严阵以待,对水泵机、配电等关键设备全面检查,确保应急投用。及时优化调度方案,复核1400处道路水位点及230处雨量计数据,为精准决策提供支撑。同时进一步做好污水厂高效能运行,加强厂群、厂际流量调配,充分释放调蓄池、连通管及管网本体的调蓄潜力,确保“蓄—排—处”全流程闭环管控。
● 抢险救援:受台风影响,7月29日晚间至30日,上海消防接到大量警情,其中,因台风引起的警情共231起(抽水排涝92起,高空排险121起,道路清障18起)。消防指战员们一刻不停息,奔赴在抢险救援一线。30日上午10时许,奉贤消防部门接警,一栋多层住宅楼顶约50多公斤重的太阳能热水器在狂风暴雨中摇摇欲坠。消防部门到场后立即安排人员上至屋面,先对热水器筒体进行固定,然后把支架及剩余玻璃热水管进行拆除后,将热水器筒体从楼顶慢慢调落至地面,经过约半小时的处置,险情解除。
● 蔬果供给:上海蔬菜集团迅速启动高等级应急响应,从安全布防到城市保供,全面动员,多措并举筑牢城市“菜篮子”安全防线,确保台风过境期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通过源头对接“基地菜”,积极对接甘肃、宁夏等全国主产区,目前北方冷凉蔬菜货源充足,为保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充分发挥基地蔬菜储备、市场周转储备、大宗品种动态储备和冷库储备功能,确保场内保有4000吨以上的蔬菜周转量,形成强大“蓄水池”。7月28日至7月30日,蔬菜批发交易量近27000吨,白条猪肉近30000头。
● 安置转移:7月30日清晨,在自贸区临港管委会的统一指挥和周密部署下,各项保障措施迅速到位,全力确保转移人员的安全与基本生活需求。在作为主要安置点的临港少年宫内,临港管委会志愿者、浦东公安民警以及卫生中心的医务人员都已到场。虽然转移至此的居民和工友人数众多,但场馆内的冷气供应充足,有效驱散了人群聚集带来的闷热,营造了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被安置人员的位置区域有序排列,分区明确,公安民警以及其他安保人员在场维持安置点的秩序,为安置点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 小区救助:7月30日上午,受台风“竹节草”强降雨影响,静安寺街道美丽园居民区一户居民家中突发漏水情况。居民反馈后,居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迅速联系物业上门查看并协助处理。在物业和居委工作人员共同协调下,漏水点位被及时查明并处理。街道城管青年突击队也在台风一线彰显担当,化身风雨中的“逆行者”,穿梭于辖区老旧小区、商圈楼宇,逐户排查高空坠物隐患,加固松动广告牌,对独居老人、困难家庭开展“敲门行动”,叮嘱避险事项,留下应急联系方式。
■ 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陆燕婷 李佳敏 李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