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各展馆内,全球前沿科技产品汇聚一堂,而在熙攘的人流中,这几天,一群特殊的参观者正以他们独特的专业视角,感受着技术创新将为行业带来的深刻变革。
在进博会最后一天,全国劳模、大国工匠,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数控立车总领班兼移动工厂负责人庄秋峰利用难得的宽松时间,“沉浸观展,足足四五个小时,很过瘾!”在一家全球领先的工业测量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展台前,庄秋峰被其激光跟踪仪、三坐标测量仪和机器人测量设备深深吸引。他仔细观察每台设备的操作演示,了解精度指标和数字化应用,并向展区工作人员介绍企业移动工厂的现场服务需求。“今天的参观让我看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生产和电厂维修服务中的潜力,也启发我思考如何把这些新技术与移动工厂工作结合,提高团队整体效率。”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首席数据师谢邦鹏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了。自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起,他每年都直接参与保电工作,为展会相关保障点提供稳定供电。他坦言,电力行业正迎来与跨行业技术融合的广阔空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我们行业中应用越来越多,绝缘监测、高分子材料绝缘修复等技术,也是我此次关注的重点方向。”在与德国、日本企业的交流中,他深入探讨了可借鉴与合作的技术方案。谢邦鹏说道,“开放融合,拥抱未来”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自己必须始终关注前沿技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秦毅第三次走进进博会,智能焊机和协作机器人是他关注的焦点。焊机内置专家数据库可自动设定参数,机器人通过精准定位实现高效焊缝,高锰低温钢焊材的创新应用更让他眼前一亮——既能替代昂贵的镍基材料,又能与激光焊接技术完美适配。“知识和技能需要传承,但更要在劳动中寻求突破。这些新技术让我看到了船舶焊接的智能未来。”秦毅计划在传统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协作机器人操作与设备编程的学习和实践,定期关注行业新技术动态,确保个人技能与智能造船发展同步。
而秦毅的徒弟,同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技能带头人、大国工匠张冬伟告诉记者,“智能化和绿色化是技术装备展区贯穿始终的主线,这与我们正在推进的高效焊接工艺、智能车间建设以及环保焊接材料应用不谋而合。”要将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数字化质量管控系统与沪东中华的生产实践结合,可提升船舶关键部件的焊接质量和整体建造效率。“作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练就一手绝活,更要主动理解和驾驭前沿技术,这也是工匠精神的题中之意。”
■劳动报记者 王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