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正在火热进行中。在9月25日开展的创新成果路演环节,来自上海的大国工匠金国平带来了创新成果展示,来自上海的高级工程师陆健进行了“五小”成果路演。大国工匠、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九分厂总装工、首席技师王曙群作为六名专家之一,作了现场点评。
从“炉火”到“数字”
“说起炼钢,在很多人印象中是火花四溅、高温炙热的传统场景。但今天,我想带大家看见的是钢铁与数智的交融。”大国工匠、来自中国宝武集团宝钢股份的金国平在一线扎根三十多年,谈起自己的行业,他直言,钢铁是工业的脊梁,同时承载着绿色转型的时代课题。
“曾经,电炉炼钢需要老师傅现场盯着,生产效率低,能耗波动大。而国外的系统价格高昂,核心代码更是‘黑匣子’。”这样的困境激发了金国平心中不服输的劲头。在大国工匠培育计划的推动下,他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自主研发,终于打造出属于中国钢铁人自己的智能监控系统。
路演现场,金国平详细介绍了核心创新的1个平台和3个应用。这项成果投入应用后,每年可节约电耗超1200万度,年直接创效达625万元。“更关键的是,我们为全行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样本,目前已开始向广东湛江钢铁输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小改造”带来“大收益”
“‘五小’ 创新,小在切口,大在价值。”作为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创新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之一,陆健在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发明。
陆健着重介绍了他的“五小”成果——燃机消防系统实现DCS监控功能。对燃机电厂而言,防范火灾事故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而火灾隐患数据无法追溯历史记录,运行人员面临需就地查看消防报警信息等“安全痛点”。陆健和团队以“硬件补短板、软件提效能”为思路,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为燃机安全装上“智慧大脑”。
一项小小的改造,带来的成效远超预期。陆健介绍,“小改造”完成后,电厂的安全防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高了风险隐患的防范及处置能力。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可复制应用到全国同类型燃机企业 ,为面临“就地监控难、数据追溯难”的电厂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我希望带给大家一种‘以小见大、破解难题’的创新思路——面对设备痛点,不依赖大投入,而是靠技术攻坚、精准施策。”他以自己的经历证明:扎根一线,改进改造,就可以把更多的“小创新”做成保障安全、推动发展的大文章。
■劳动报记者 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