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区域包括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会说家乡话”正悄然成为一项新的职场竞争力。日前,全球月活用户超1.3亿的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高薪招募上海话合作伙伴,引发热议。过去,方言常被视为阻碍沟通和社交的“土话”,如今却能成为职场中的“加分项”。
记者看到,“多邻国”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上海话合作伙伴的招募要求:既要能讲地道沪语、熟悉上海文化,有语言教学经验者优先,还需熟练使用在线协作工具。作为回报,入选者将获得灵活的兼职安排、极具市场竞争力的报酬,以及系统培训和团队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该招聘并非噱头。“多邻国”的在线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30%的用户希望在平台学习上海话,也侧面印证了方言学习的热度正在升温。
不少企业也捕捉到了这样的“呼声”。上海电信团委副书记孙雪婷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不少非沪籍青年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语言遇到困境,尤其在服务讲沪语的客户时常常力不从心。”基于这样的需求反馈,公司决定把沪语课纳入“我为青年办实事”项目。近日,上海电信“星光研习社”沪语课程在浦西浦东同步开班,名额上线几分钟就被抢光。
从前,带着口音说话常常让人感到尴尬,但现在,方言逐渐成为一种个性表达,甚至是个人一种独特的资源与优势。MCN机构的一位内容策划人直言:“方言能迅速建立亲和力和辨识度,对年轻创作者来说,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不仅在文娱舞台,在更多的服务岗位,这种“竞争力”同样抢手。无论是售楼中介、政务窗口还是养老护理机构等,方言都在日常沟通中起到关键作用。一家养老院的护理员告诉记者:“不少老人普通话听不顺,用家乡话安慰两句,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
业内人士认为,方言不仅是沟通技巧,更是一种职场软实力。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指出:“在一线服务岗位上,方言能大大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感。它就像一项隐形技能,往往会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决定性的效果,是现代职场非常需要的复合型能力。”
■劳动报记者 王海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