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创新联盟 打造工匠“蓄水池”
“上海师傅”的舞台更大了
发布时间:2024-11-15

该区域包含正文内容,按tab键遍历信息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以来,上海各区产业局工会第一时间结合自身实际,推出一系列深化改革实际举措,从创新工作室联盟到工匠学院“蓄水池”培训班,高技能人才成长之路越走越宽。



合力解决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中交上航局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


自2013年起,中交上航局扎实推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培育和发展,先后有14家工作室被命名为市级创新工作室。为让各家工作室从“单打独斗”到“百花齐放”,近日,中交上航局召开“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大会。市总工会副主席桂晓燕,中交上航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方君华出席活动。

  当前,中交上航局各级工会正加紧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成立创新工作室联盟正是中交上航局把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和工会工作紧密结合的体现。据了解,14家工作室包括6家劳模工作室、1家工匠工作室、3家技师工作室、1家巾帼工作室以及3家职工创新工作室,分布在中交上航局总部技术中心及四家基层单位。各创新工作室研究领域以领头人所从事的业务为主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始终与中交上航局主营业务紧密结合,覆盖疏浚船舶管理、施工机具、工艺工法研究、航道设计、水环境治理等及其延伸业务,以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新科技研发等领域。

  据介绍,联盟将遵循“业务相融通、目标较一致、链接上下游、驱动与辐射”的原则,搭建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联合攻关、合作共赢的平台,发挥聚合效应,推动创新集成,促进各创新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为中交上航局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更有力的支撑。

  创新工作室联盟章程中明确了定期沟通机制,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针对特定课题或技术难题组织专题研讨会。同时将设立联合课题研发小组,制定联合课题的研发计划和实施方案,结合联盟成员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注重解决生产中的实际技术难题。



宝山工匠学院开设首期“蓄水池”培训班

讲座、访学、研讨会赋能高技能人才成长


“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创新方法,更深刻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厚重内涵。”近日,宝山工匠学院首期“蓄水池”人才暨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圆满结课。来自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宝山“六大产业”的49位高技能人才和青年科创精英满载收获与启发,重返岗位,以新思路和新动力投入实践。

  为加速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精湛技艺的科创人才,注入“一地两区”建设新活力,今年宝山区总工会推出“蓄水池”计划,从一线研发人员、技术专家和班组长中精选优秀人才纳入培养。本期学员平均年龄仅39岁,涵盖材料、环保、智能制造等多个行业领域,是宝山区产业升级的一批中坚力量。

  为期三天的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理论学习、区情社情、匠心传承、沟通技巧和心理健康等模块,还设置了主题讲座、实地访学和交流研讨等形式。宝山区委党校讲师梁浩带来的课程《加快建设“一地两区”,努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样本》,从宏观层面剖析了宝山的发展蓝图;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顾惠明教授的《工匠创新精神的传承与继承》一课,以“十年磨一剑”的匠人精神引导学员们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核心;上海埃米汇创新材料集团的高利则在《科技创新发展与策略》中分享了创新转化的实战经验,点燃了学员们的创新热情。此外,学员们还前往宝钢股份公司参观了热镀锌技术创新工作室,亲身体验现代工业的智能化操作和高效管理。

  培训既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跨行业的思想碰撞。上海硼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余乐平分享道,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他们常面临品牌认知度不足的挑战。一堂《语言形象与沟通力》课让他收获颇丰,回去后将与管理层探讨如何优化PPT展示和客户沟通方式,更好地展示企业特色。学员们还对未来培训提出了创设性建议。中建八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元表示,希望增加专利撰写专项课程,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保护创新成果。同时,他建议多安排生产工艺的实地参观活动,特别是成功团队的创新案例分享,以帮助学员们汲取灵感,获得实际指导。



劳动报记者  梁嘉蕾 王海雯